課程資訊
課程名稱
十七世紀東亞海域與臺灣
East Asian Seas and Taiwan in the Seventeenth Century 
開課學期
110-1 
授課對象
文學院  歷史學研究所  
授課教師
鄭維中 
課號
Hist5120 
課程識別碼
123 U9360 
班次
 
學分
2.0 
全/半年
半年 
必/選修
選修 
上課時間
星期一3,4(10:20~12:10) 
上課地點
普405 
備註
限學士班三年級以上
總人數上限:50人
外系人數限制:20人 
 
課程簡介影片
 
核心能力關聯
核心能力與課程規劃關聯圖
課程大綱
為確保您我的權利,請尊重智慧財產權及不得非法影印
課程概述

十七世紀東亞海域曾經歷重大歷史變革,此一變革的動力來自於全球化經濟網絡的伸展與地緣政治動向的波動。臺灣島上部分人群因此進入墾殖殖民地(settler colony)的時代。本課程即著眼東亞海域特殊的地理、歷史結構與動力,探討此一墾殖殖民地的形成、發展與延續。 

課程目標
1) 引介當前十七世紀東亞海域海洋史的研究脈絡與學界概況。
2) 引介當前十七世紀臺灣史的研究成果
3) 引介進入此一研究領域必備的工具。 
課程要求
準時上下課。每堂課會指定下一堂課必讀資料,應於上課前加以預習,熟讀。 
預期每週課後學習時數
 
Office Hours
另約時間 備註: week1, week 11, week 18不列入考試範圍。 
指定閱讀
 
參考書目
參考書目:
C. R. Boxer, Dutch Merchants and Mariners in Asia: 1602-1795, (London: Variorum Reprints, 1988)
Ronald P. Toby, State and Diplomacy in Early Modern Japan, (California: Stanford University Press, 1991)
中村孝志,《荷蘭時代台灣史研究上下》,(台北:稻香,1997-2002)
包樂史,《看得見的城市:全球視野下的廣州、長崎與巴達維亞》,(台北:蔚藍,2015)
包樂史,《中荷交往史》,(北京:路口店出版社,1989)
伽士特拉(F. G. Gaastra),《荷蘭東印度公司》,(上海:東方出版中心,2011)
羽田正,《東印度公司與亞洲的海洋》,(台北:八旗,2018)
張天澤,《中葡早期通商史》,(香港:中華書局,1988)
博客賽(C.R. Boxer),《葡萄牙貴族在遠東 : 澳門歷史中的事實與逸事(1550-1770)》,(澳門:澳門大學出版社,2016)
歐陽泰,《福爾摩沙如何變成臺灣府?》,(台北:遠流,2007)
韓家寶,《荷蘭時代臺灣土地、經濟與稅務》,(台北:播種者,2002)
鄭維中,《海上傭兵:十七世紀東亞海域的戰爭、貿易與海上劫掠》,(台北:衛城,2021)
亞當・克拉洛,《公司與幕府》,(台北:左岸,2020) 
評量方式
(僅供參考)
 
No.
項目
百分比
說明
1. 
期末考 
50% 
筆試 
2. 
期中考 
50% 
筆試。 
 
課程進度
週次
日期
單元主題
第1週
9/27  課程要求,基本共識,所謂海洋史,學界現況
 
第2週
10/4  中國明清史與東亞海域及其研究者
岸本美緒,〈後十六世紀問題與清朝〉,《清史研究》,2005:2,頁81-92。
J.E. Wills, Jr. , “Maritime China from Wang Chih to Shih Lang: Themes in Peripheral History', in Spence, J. and Wills, J. (eds) From Ming to Ch'ing, New Haven, CT: Yale University Press, pp. 203–238. 
第4週
10/18  歐洲擴張史與東亞海域及其研究者
博客賽(C.R. Boxer),《葡萄牙貴族在遠東 : 澳門歷史中的事實與逸事(1550-1770)》,(澳門:澳門大學出版社,2016)
張天澤,《中葡早期通商史》,(香港:中華書局,1988)
包樂史,《中荷交往史》,(北京:路口店出版社,1989)
羽田正,《東印度公司與亞洲的海洋》,(台北:八旗,2018) 
第5週
10/25  東南亞史與東亞海域及其研究者包樂史,《看得見的城市:全球視野下的廣州、長崎與巴達維亞》,(台北:蔚藍,2015)曹永和,〈環中國海域交流史上的臺灣和日本〉,《臺灣風物》,41:4(1991),頁17-43。岸本美緒,〈臺灣史對近世東亞史研究的啟發〉,林玉茹主編《比較視野下的臺灣商業傳統》(臺北:中研院臺史所,2012),頁37-49 
第6週
11/1  地緣政治與臺灣(一)博客賽(C.R. Boxer),《葡萄牙貴族在遠東 : 澳門歷史中的事實與逸事(1550-1770)》,(澳門:澳門大學出版社,2016)Ronald P. Toby, State and Diplomacy in Early Modern Japan, (California: Stanford University Press, 1991)Chang T’ien-tse張天澤, ‘The Spanish-Dutch naval battle of 1617 outside Manila Bay’, The Journal of Southeast Asian History, 7(1966), 111-121.Iwao Senchii岩生成一, Li Tan: Chief of the Chinese Resident at Hirado, Japan in the Last Days of the Ming Dynasty, Memoirs of the Research Department of the Toyo Bunko, 17(1958), 27-83.鄭維中,〈1624年大員港的浮現:兩場遙遠戰爭的遺緒〉,李其霖編,《宮廷與海洋的交匯》,(新北市:淡大出版中心頁,2017) ,頁203-226。 
第7週
11/8  地緣政治與臺灣(二)博客賽(C.R. Boxer),《葡萄牙貴族在遠東 : 澳門歷史中的事實與逸事(1550-1770)》,(澳門:澳門大學出版社,2016)Nagazumi Yoko永積洋子,“Japan’s Isolation Policy as Seen through Dutch Source Materials”, Acta Asiatica, Vol.22(1972), pp. 18-35.Adam Clulow, “A Fake Embassy, the Lord of Taiwan and Tokugawa Japan”, Japanese Studies, 30:1(2010), pp. 23-41. Weichung Cheng, “Emergence of Deerskin Exports from Taiwan under the VOC (1624-1642)”, Taiwan Historical Research, 24:3(2017), pp. 1-48. 
第8週
11/15  校慶停課一週 
第9週
11/22  地緣政治與臺灣(三)Wills,〈清朝與荷蘭的關係,1662—1690〉於:费正清编,杜繼東譯:《中國的世界秩序:傳統中國對外關係》,(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10)Leonard Blussé, ‘No Boats to China: The Dutch East India Company and the Changing Pattern of the China Sea Trade, 1635-1690’, Modern Asian Studies, 30/1(1996), 51-76.Iwao Senchii岩生成一,’Reopening of the Diplomatic and Commercial Relations between Japan and Siam during the Tokugawa Period’, Acta Asiatica: Bulletin of the Institute of Eastern Culture, 4 ( 1963), 1-31.尼霍夫(Johan Nieuhof)原著,包樂史、莊國土編譯,《荷使出訪中國記研究》,(廈門:廈門大學出版社,1989)(導論) 
第10週
11/29  期中考 
第11週
12/6  鄭氏家族與荷治臺灣
鄭維中,《海上傭兵》,第六、七、九章。結論。 
第12週
12/13  海洋地理與臺灣(一)鄭維中,〈荷蘭東印度公司人員在台海兩岸間的水文探測活動(1622-1636)〉,劉序楓編,《亞洲海域間的信息傳遞與相互認識》,(南港:中研院人文社會科學研究中心,2018) ,頁385-440。
鄭維中,2021年3月,〈荷蘭東印度公司人員在臺灣周邊海域的水文調查活動(1636-1668)〉,《人文及社會科學集刊》,33:1, 35-79。(TSSCI) 
第13週
12/20  海洋地理與臺灣(二)
Weichung Cheng, Sept. 2016, “Sailing from the China Coast to the Pescadores and Taiwan: A Comparative Study on the Resemblances in Chinese and Dutch Sailing Patterns”, Bulletin de l'École française d'Extrême-Orient (BEFEO), 101, pp. 289-323.
鄭維中,2019年9月,〈荷治時期大員港的入港規範:駁船、旗號與盪纓〉,劉益昌、賀安娟(Ann Heylen)編,《南瀛歷史、社會與文化V:早期南瀛》,頁31,台南市:台南市政府文化局。 
第14週
12/27  全球化衝擊
小琉球哀史與大員港務史曹永和/包樂史,〈小琉球原住民的消失--重拾失落臺灣歷史之一頁〉,同氏,《臺灣早期歷史研究續集》,(臺北:聯經出版社,2000),頁185-238。
鄭維中,2018年6月,〈烏魚、土魠、虱目魚:多元脈絡下荷治至清領初期臺灣三種特色海產的確立〉,《臺灣史研究》,第25卷第2期, 頁1-60.。 
第15週
1/3  殖民地社會史(一)古慧雯,〈十七世紀荷日貿易中臺灣所扮演的角色〉,《經濟論文叢刊》,46卷2期(2018),頁209-234。吳聰敏,〈從貿易與產業發展看荷治時期臺灣殖民地經營之績效〉,《經濟論文叢刊》,44卷3期(2016),頁379-412。J.L. Oosterhoff著,江樹生譯,〈荷蘭人在臺灣的殖民市鎮-大員市鎮1624-1662〉《臺灣史料研究》Vol.3,頁66-81。 
第16週
1/10  殖民地社會史(二)
Wills, John E. "Maritime Asia, 1500-1800: The Interactive Emergence of European Domination." The American Historical Review 98, no. 1 (1993): 83-105.歐陽泰,《福爾摩沙如何變成臺灣府?》,(台北:遠流,2007)
韓家寶,《荷蘭時代臺灣土地、經濟與稅務》,(台北:播種者,2002) 
第17週
1/17  期末考 
第18週
1/24  荷治時期結束及其後續:
被遺誤的福爾摩沙導讀
康培德,〈第一章:「文明」與「野蠻」:荷蘭東印度公司對臺灣原住民的認知與地理印象〉
吳聰敏,〈贌社制度之演變及其影響,1644-1737〉,《臺灣史研究》,16:3(2009), pp. 1-38.
李文良,〈清初台灣的請墾制度與熟番地權〉,《新史學》,32:1(2021), pp. 1-50.